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河南省气象条例(2004年)

时间:2024-06-29 13:21:4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6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气象条例(2004年)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省气象条例

(2001年3月30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11月26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南省气象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应当遵守气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把气象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逐步建立健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服务体系,以保障气象事业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第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承担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

第二章 地方气象事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发展地方气象事业。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承担国家气象事业任务的同时,应当坚持地方气象事业与国家气象事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好地方气象事业工作。

第六条 地方气象事业项目主要包括:

(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的大气探测、气候监测、气象通信、气象卫星遥感、气象灾害预警、森林火险等级预测预报、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等项目;

(二)农业气象情报、农作物产量气象预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农村气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三)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城市环境气象服务;

(四)气象科学研究、气象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及其他气象服务项目。

第七条 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所需基本建设投资、事业经费、专项经费等,应当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年增加投入。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改善气象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支持贫困地区、滞洪区、山区等艰苦地区气象台站的建设和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章 气象设施与探测环境保护

第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设施的规划建设,并依法保护气象设施。

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气象主管机构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由当地人民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支持气象主管机构依法制止各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第十一条 未经依法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迁移气象台站。确因国家建设和实施城市规划需要迁移气象台站的,由省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选定气象台站新址,报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批准后,方可迁址。其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确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划定当地各类气象台站气象探测环境的具体保护范围,纳入城市和村镇规划,并竖桩立界,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必须事先征得省气象主管机构同意,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建设。

气象台站现有探测环境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经省气象主管机构认定后,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改善或建设新的气象探测场地。

第四章 气象预报、警报与气象灾害防御

第十三条 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依法实行统一发布制度。除气象主管机构

所属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外,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

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十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加强农业、城市环境、火险等级等专业气象的探测和预报,做好特殊需求的气象预报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和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每天播发或刊登公众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十六条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信息,必须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注明发布台站的名称和时间,并不得改变气象信息内容。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发展。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制定防御方案,并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气象信息,组织和指挥有关单位和个人,按照防御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第十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雨情、墒情和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可能影响当地的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寒潮、大风、大雾、沙尘暴、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及时报告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及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所需要的气象探测和有关的水情等监测信息。

第十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二十条 高层建筑、电力设施、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系统、易燃易爆物资仓储场所,以及其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防雷技术要求采取防雷措施。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第二十一条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资质认定。

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可以从事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施工。

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督、竣工验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雷电灾害调查工作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具体办法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人工影响天气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保证所需经费。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负责人工影响天气的日常管理工作。

省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规划和计划;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管理全省人工影响天气重大工程建设、科学实验、技术开发及装备供应;组织指导技术培训;审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的资质条件;组织、实施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市、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当地人工影响天气实施方案;执行人工影响天气的规范和标准;管理、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气象台站应当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所需的各项气象保障工作。

民航、公安等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顺利实施。

对人工影响天气所需有关资料,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应当及时提供。

第二十五条 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实验,必须向当地空域管制部门履行申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实验,应当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第六章 气象行业管理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行业管理,通过规划、指导、监督、协调、服务,促进气象事业发展。

第二十七条 凡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的气象业务服务活动,应当经本级气象主管机构批准后实施,执行国务院和省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统一的气象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进行气象探测所获得的原始资料必须在探测活动结束后九十日内移交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实施探测单位可使用该资料,但不得对外公布或转让。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资料共享、共用的原则,与其他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交换有关气象信息资料。

第二十八条 气象计量器具必须经法定气象计量检定机构依法检定。禁止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气象计量器具。

第二十九条 城镇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经济开发项目凡涉及气候条件的,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使用的气象探测资料应当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查或者提供。

第三十条 从事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的单位,应当经省或省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资质认定。

从事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规范,具体管理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监督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服务的前提下,根据用户需求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气象有偿服务的范围、项目、收费等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气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行为,气象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安装而未安装防雷装置的,强制安装,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二)拒不接受对防雷装置依法进行的定期检测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罚款;

(三)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未取得资质证书或者超出资质证书核定的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伪造气象资料等事故的;

(二)依法应当办理的事项,不按照规定办理的;

(三)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遭受破坏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西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西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西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经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1997年5月27日通过

决定
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山西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十四条,其中关于“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退还或赔偿,当年无力退还的,可在下年度扣减,并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100元至300元的罚款,同时建议同级监察部门以及有关机关视情节给予行政
处分”的规定,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退还或赔偿,当年无力退还的,可在下年度扣减,同时建议同级监察部门以及有关机关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二、第三十五条,其中关于“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如数退还非法收取的款物,或给予经济赔偿,并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200元至500元的罚款,同时建议同级监察部门以及有关机关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的
规定,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如数退回非法收取的款物,或给予经济赔偿,同时建议同级监察部门以及有关机关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三、删去第三十九条。
四、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依次改为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西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山西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例

(1995年9月21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5月27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山西省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农民除缴纳税金,完成国家农产品定购任务外,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村提留、乡(包括镇,下同)统筹费、劳务以及其他应当缴纳的费用(以下简称农民负担)是应尽的义务。
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以外,要求农民无偿提供其他任何财力、物力、劳务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权拒绝,并有权向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检举和控告。
第四条 农民负担,应坚持取之有度、用之合理的原则,实行定项限额、定向使用、财务公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有关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监督、检查其贯彻执行情况;
(二)参与起草、制定、审核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规定;
(三)负责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的监督管理;
(四)制止违法要求农民无偿提供财力、物力和劳务的行为;
(五)受理涉及农民负担问题的检举和控告,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
(六)培训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人员。
乡人民政府主管本乡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计划、财政、物价、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以及农用生产资料销售单位应配合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工作。
第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对举报者不得打击报复。
第八条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应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对执行本条例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村提留、乡统筹费、劳务的标准和使用范围
第九条 农民直接向村、乡集体经济组织缴纳村提留和乡统筹费的人均额度,以乡为单位计算,以国家统计局批准、农业部制定的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和计算方法统计的数字为依据,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
第十条 村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村提留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其中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各占三分之一。
第十一条 村提留用于下列开支:
(一)公积金用于本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产性固定资产购建和兴办集体企业等;
(二)公益金用于本村的五保户供养、烈军属、特困户和因公伤残、死亡人员的补助和抚恤、卫生保健、文体活动及其他集体福利事业等;
(三)管理费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办公费、差旅费以及其他管理开支。
第十二条 村干部报酬实行定额补助和误工补贴两种形式:
(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会计实行定额补助,定额补助标准以相当于该村中等劳力年纯收入的平均水平核定;
(二)其他干部实行误工补贴。
具体补助、补贴办法和数额由乡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乡统筹费包括乡村两级办学经费(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和修建乡村道路。乡统筹费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
第十四条 乡统筹费用于下列开支:
(一)乡村两级办学经费的提取比例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按乡30%、村70%的比例分配。县级人民政府也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分配比例;
(二)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费用的提取比例,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0.5%。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在村提留、乡统筹费中另立项目或扩大使用范围。
第十六条 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防汛、义务植树、公路建勤、修缮校舍等。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应承担五至十个义务工。
因抢险救灾,需要增加义务工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十七条 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本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并主要安排在农闲时间出工。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应承担十至二十个劳动积累工。
有条件的地方因某项生产实际,需要增加劳动积累工的,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有跨村和较大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在乡范围内使用劳动积累工的,应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乡统一安排。

第三章 村提留、乡统筹费的提取及劳务的承担
第十八条 村提留和乡统筹费按农民从事的产业和经济收入的状况区别承担。
从事种植业的主要按承包耕地的等级、面积、产量或劳力承担。
从事个体工商业、运输业和私营企业的农民,应在税后按其年纯收入3%的比例向户籍所在地缴纳村提留和乡统筹费,但不计算在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限额之内。
第十九条 低于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革命烈军属、伤残军人、失去劳动能力的复员退伍军人和特别困难户承担的村提留与乡统筹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免。
第二十条 从事农业、非农产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凡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的男性劳动力和年满18周岁至50周岁的女性劳动力,有承担劳务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 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出劳为主,本人要求以资代劳的,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批准。以资代劳款主要用于支付代劳者的劳动报酬。
不能承担农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的病人、伤残人、失去劳动能力的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孕妇与分娩未满一年的妇女(超计划生育者除外),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乡人民政府备案,可以减免。

第四章 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劳务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村提留和乡统筹费,实行全年统算统收制度。
第二十三条 村提留和乡统筹费,分别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人民政府在一月底前作出上一年度决算报告,并提出本年度预算方案,分别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和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村提留预、决算方案须报乡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乡统筹费预、决算方案须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村提留、乡统筹费属于村、乡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全体成员所有,不得改变其集体资金的性质和用途。
各村、乡应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分项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当年结余,可结转下年使用。
第二十五条 全省实行统一的农民负担监督卡。农民依法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劳务一律明确按项目填入卡内,每户一卡,发放到户。
第二十六条 县、乡两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应对本辖区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劳务的提取、管理和使用情况实行定期专项审计,并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
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审计乡统筹费的提取、管理和使用情况。
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计村提留和劳务的提取、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用村提留、乡统筹费请客送礼、挥霍浪费,不得将村提留、乡统筹费平调、借支、挤占和提供经济担保。

第五章 其他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其项目的设置、标准的制定和调整,须经省人民政府物价、财政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审核批准。重要项目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 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资,必须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以内进行,并严格遵循自愿、适度、出资者受益、资金定向使用的原则。集资项目的设置、范围、数额的确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须经省计划、财政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共同
审核批准。
第三十条 向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牌照、证件和簿册等,必须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向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牌照、证件和簿册,只准按照物价、财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工本费。
第三十一条 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行有价证券、报刊、书籍和开展募捐、赞助等活动,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摊派和变相摊派。
组织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加保险,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严禁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罚款和没收财物。
第三十三条 任何部门在乡、村设立机构或配备人员,所需经费均由主管部门承担,不得向农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摊派。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农村执行公务,所需经费不得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摊派。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退还或赔偿,当年无力退还的,可在下年度扣减,同时建议同级监察部门以及有关机关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向农民提取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和承担劳务超过规定限额比例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使用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劳务超出规定范围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擅自改变村提留和乡统筹费的集体资金性质及用途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不接受审计监督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其如数退回非法收取的款物,或给予经济赔偿,同时建议同级监察部门以及有关机关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乱设向农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集资项目并向其收费和集资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发放牌照、证件、簿册等,或者超规定标准收取工本费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强制要求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订报刊、书籍、购买有价证券、捐款捐物、赞助、参加保险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罚款和没收财物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摊派公务费的。
第三十六条 对检举、揭发、控告和抵制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的,由监察机关依法处理;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无理拒绝完成年度内应依法缴纳村提留、乡统筹费和承担劳务的农民,应从下一年度三月一日起,每日收取欠缴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滞纳金属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收入。滞纳金的收取由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 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单位或有关机关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省过去所有涉及农民负担的规定,凡与本条例不一致的,一律按本条例执行。




1997年5月27日

能源部关于印发《能源部中、小型电力修造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验收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能源部


能源部关于印发《能源部中、小型电力修造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验收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1991年8月8日,能源部

现将《能源部中、小型电力修造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验收细则(试行)》、《能源部电力修造企业质量检验导则(试行)》和《能源部电力修造企业工艺管理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
《能源部中、小型电力修造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验收细则(试行)》为中、小型电力修造企业列入部计划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验收标准,请按照执行。
《能源部电力修造企业质量检验导则(试行)》和《能源部电力修造企业工艺管理导则(试行)》,为贯彻能源机[1991]396号文印发的《加强电力修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定》的指导性文件,请参照执行。

附1:能源部中小型电力修造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验收细则(试 行)
说 明
1.本《细则》是根据国家经委经质(1986)213号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之八条基本要求所制订,为能源部中、小型电力修造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验收标准。
2.本《细则》共八项30条,标准总分为1000分;得700分以上为验收合格。
3.检查验收组按本《细则》逐条评分,评各小条分数时,按1.0,0.8,0.6,0.4,0.2,0系数分档给分。
系数1.0:工作做得很好;
系数0.8:工作做得较好,仍需改进;
系数0.6:工作已开展,仍有一定差距;
系数0.4:工作已开展,差距较大;
系数0.2:工作刚刚开始,时间不足3个月;
系数0: 工作未进行。
4.《细则》中的第1、5、8、10、15、17、20、26条,均为否决条目,其中任何一条得分低于该条标准总分70%时,均定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合格。
5.申请验收的企业必须两年无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
6.评验生产经营形式特殊或产品特殊的企业,评验组可结合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总体情况予以综合评定。
7.本《细则》的解释权属于能源部电力机械局。
评 分 汇 总 表
----------------------------------------------------------------------------
项次| 内 容 |条数|标准分 |实得分
----|--------------------------------------------|----|--------|--------
一| 企业经营思想端正,坚持“质量第一”;制订了|4 |140 |
|综合性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运用了方针目标管理 | | |
二| 建立了厂长直接领导的综合性质量管理和质 |4 | 80 |
|量检验机构,人员数量及其素质均能满足企业质 | | |
|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的需要,各部门(车间)质| | |
|量职能明确 | | |
三| 质量教育纳入了企业职工教育计划;能联系实 |2 | 40 |
|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质量教育;有考核办法,| | |
|并能正常执行 | | |
四| 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及其它各项制度齐全;重 |4 |140 |
|视并开展了以产品采用国际标准为主要内容的 | | |
|企业标准化工作;新产品开发贯彻了部规定的开 | | |
|发程序 | | |
五| 健全了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 |8 |360 |
|常,效能显著 | | |
六| 能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广泛而有实效的群 |3 | 60 |
|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 | |
七| 具有否定效能的质量考核(质量职能、工作和 |2 | 60 |
|生产质量考核)在经济责任制中占主要比重,考 | | |
|核正常化 | | |
八|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已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发挥 |3 |120 |
|明显作用;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产品质量 | | |
|好并稳定提高;物质消耗低;产品适销,用户满 | | |
|意;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产品形成的社会效益好 | | |
共计| |30|1000|
----------------------------------------------------------------------------
检查验收评分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 满 分
--------------------|--------------------|------------------|----------
一、企业经营思想 | | |(140)
端正,坚持“质量第 | | |
一”;制定综合性的 | | |
发展规划;年度工作 | | |
运用了方针目标管 | | |
理 | | |
1. | 1.近三年(含在验| 检查提供的各项 | 40
(1)推行全面质 |年度)企业大事记; |资料,抽查中层以上|
量管理已列入企业 | 2.近三年(同上)|干部的工作记录本;|(20)
主要议事日程 |工厂年度工作总结; |个别走访职工了解 |
| 3.近三年(同上)|企业推行全面质量 |
|厂长工作报告; |管理的情况。 |
| 4.近三年(同上)| |
|厂务会议记录; | |
| 5.质量管理制度 | |
|(质量工作例会制 | |
|度) | |
(2)厂长亲自抓全| 1.以上第3、4条| 检查提供的各项 |(20)
面质量管理工作,坚 |内容; |资料;抽查近两年职|
持“质量第一”的方 | 2.企业重大质量 |代会会议记录,走访|
针 |活动(年度质量工作 |了解有无重产量、轻|
|重点决策、重大质量 |质量或产量冲击质 |
|事故处理、重大质量 |量的实例;走访了解|
|攻关等)厂长发言记 |有无质检员因严格 |
|录; |检验把关而遭打击 |
| 3.质量和产量发 |报复的事件;亦可召|
|生矛盾时的厂长处 |开座谈会了解以上 |
|理记录。 |情况。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 1.近三年(同上)| |
2.研究、制订、检查|厂部生产经营决策 | 检查提供的各项 |20
生产经营工作计划 |的会议记录; |资料;抽查主要科室|
及实施情况时,同时 | 2.近三年(同上)|工作计划和科务活 |
研究、制订、检查、反|生产调度会会议记 |动记录中有无与验 |
馈、布置全面质量管 |录;月度、季度、年 |收项目和资料相对 |
理工作 |度生产计划; |应的工作内容 |
|3.近三年(同上)企| |
|业年度工作计划及 | |
|总结 | |
| | 检查各项规划的 |40
3.结合企业实际 | 1.综合发展规划 |可行性,采用走访形|
制订了以全面质量 |文本; |式,了解实施规划的|
管理、新产品开发、 | 2.厂长任期目标 |技术条件、资金来 |
技术改造、产品创 |合同书; |源、发展前景等;检|
优、老产品更新换 | 3.近两年工厂方 |查规划与厂长任期 |
代、采用国际标准等 |针目标展开图; |目标的对应程度;检|
内容的中、长期综合 | 4.近两年工厂工 |查规划各项目实施 |
发展规划 |作总结 |情况 |
| | 按方针目标三要 |40
4.工厂开展了方 | 1.方针目标管理 |素(总方针、定量目|
针目标管理,工厂年 |制度; |标、具体措施)检查|
度方针包含了质量 | 2.近两年工厂方 |其展开的科学性及 |
工作内容,质量目标 |针目标展开图; |展开程度;检查诊断|
齐全,质量工作各年 | 3.具体实施计划、|报告的实际性及整 |
度均有侧重点 |按制度定期诊断的 |改措施的落实完成 |
|诊断报告及其整改 |情况;抽查科室、车|
|措施; |间班组质量目标的 |
| 4.部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及考核制 |
| 5.考核奖惩记录 |度、考核记录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二、建立了厂长直 | | |(80)
接领导的综合性质 | | |
量管理和质量检验 | | |
机构;人员数量及其 | | |
素质均能满足企业 | | |
质量管理和质量检 | | |
验工作的需要。各部 | | |
门(车间)质量职能 | | |
明确 | | |
5. | | |
(1)建立了以厂长| 1.工厂全面质量 | 检查提供的资料,|20
为领导的工厂全面 |管理领导组织的文 |走访了解机构配备 |
质量管理组织负责 |件; |的专(兼)职人员工|(10)
全厂全面质量管理 | 2.设置综合性全 |作负荷及其开展工 |
的决策和布置 |面质量管理机构的 |作的效能 |
(2)有直属厂长领|文件及有关资料 | |(10)
导的综合性全面质 | | |
量管理机构;根据企 | | |
业实际情况配备了 | | |
能满足工作需要的 | | |
专(兼)职质管人员 | | |
6.工厂质量管理 | 1.质量管理网络 | 检查提供的资料,|20
体系健全,车间、科 |图; |走访不同层次人员 |
室(班组)尤其是与 | 2.各级专(兼)职|了解质量管理组织 |
产品质量直接相关 |人员的名单; |中人员的工作效能 |
的科室均有专(兼) | 3.该类人员的质 | |
职质量管理员。 |量责任制及其考核 | |
|办法和考核记录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7.综合性质量管 | 1.工厂全面质量 | 检查提供的资料,| 20
理机构在工厂推行 |管理组织及综合性 |根据机构职能的实 |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机构 |际发挥情况评定机 |
中能有效地发挥组 |的会议记录; |构满足工厂全面质 |
织协调、检查、监督 | 2.机构的工作记 |量管理工作需要的 |
的职能 |录; |程度 |
| 3.机构行使职能 | |
|的文件及相关记录, | |
|如年度全面质量管 | |
|理工作计划、质量否 | |
|决的凭据、质量事故 | |
|的裁定处理记录等; | |
| 4.机构的工作制 | |
|度 | |
8 | | | 20
(1)有直接厂长领| 1.检验工作网络 |检查提供的资料,根|(10)
导的能独立行使职 |图; |据机构设置和行政 |
能的质量检验机构; | 2.检验制度(检验|隶属凭据,检查人员|
(2)配备了人员数|办法); |定员的凭据,检查人|
量及其技术业务素 | 3.工厂对检验人 |员定员的凭据及岗 |
质均能满足生产需 |员的考核办法; |位的配置情况;抽查|
要的检验人员 | 4.检验员名单(人|测评检验人员素质;|(10)
|员基本情况清单); |走访了解人员的工 |
| 5.检验机构的工 |作负荷及业务能力 |
|作记录; |和处理业务的公允 |
| |程度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 6.近两年各岗位 | |
|检验数据及全科质 | |
|量检验指标数据统 | |
|计报表 | |
三、质量教育纳入 | | |(40)
了企业职工教育计 | | |
划,能联系实际采用 | | |
多种形式开展质量 | | |
教育;有考核办法, | | |
并能正常执行 | | |
9.质量教育已纳 | 1.中、长期企业职| 检查提供的资料 | 15
入职工教育计划,编 |工教育规划; |及教育的系统程度;|
制了适合和体现本 | 2.近两年年度教 |走访了解受教人员 |
企业实际情况的教 |育计划及总结; |的受教情况 |
学大纲;能根据工作 | 3.教学大纲、教 | |
和生产实际适时组 |材; | |
织现场教育;制订并 | 4.现场或其它形 | |
实施了职工教育(质 |式的质量教育记录; | |
量教育)考核办法 | 5.教育考核资料 | |
|(考核依据及考核记 | |
|录) | |
10. | | | 25
(1)质量教育的普| 1.全厂受教人员 | 检查提供的资料;|(15)
及面已达职工总数 |名单及学时统计表; |口头抽测职工的 |
的80%;全厂职工人| 2.各种授教形式 |TQC基础知识 |
平均接受TQC教育 |的受教人员结业证; | |
学时达48小时以上 |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2)经过深化教育| 3.质量教育骨干 | 测验质量教育骨干|(10)
形成的可从事质量 |人员的资格凭证(学 |人员的TQC知识;|
教育骨干人员数达 |时、学习类别及范围 |检查提供的资料;走|
职工总数的10%以 |等)和实际从事质量 |访了解骨干人员从 |
上 |教育的依据凭证资 |事质量教育情况 |
|料(授课资料、备课 | |
|笔记等) | |
四、企业的质量管 | | |(140)
理制度及其它各项 | | |
制度齐全;重视并开 | | |
展了以产品采用国 | | |
际标准为主要内容 | | |
的企业标准化工作; | | |
新产品开发贯彻了 | | |
部规定的开发程序 | | |
11.有齐全的质量| 质量管理制度及 | 检查提供的资料;| 30
管理制度和其它各 |各项制度的汇编本 |抽查质量管理制度 |
项制度,制度适用性 |或已健全了以上内 |中的3—5种、其它|
强、实行率高 |容的企业工作标准 |制度中的1—2种制|
|和管理标准 |度追踪检查执行情 |
| |况;走访了解制度的|
| |适用性、可行性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12.围绕主要产品| 1.主要产品(定型| 检查提供的资料 |35
积极收集国际标准 |产品或主导产品)已 |及主要产品的企业 |
并制订了采用国际 |采用了国际标准的 |标准和收集的国标、|
标准的规划和措施; |技术资料和认证资 |部标(行标);检查|
产品严格按已形成 |料; |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划|
的技术标准生产、检 | 2.主要产品的企 |和措施的实施情况;|
测和出厂 |业标准和现已积极 |调查生产现场是否 |
|收集的国内、国际标 |按标准生产、检测和|
|准、先进国家标准或 |出厂;非产品制造的|
|样机技术资料相对 |以服务为主的企业,|
|应的分析资料; |其生产的一般产品 |
| 3.主要产品的内 |的技术标准和服务 |
|控标准及其与国内 |管理标准和服务工 |
|(包括行业)国际标 |作标准也应制订并 |
|准主要指标对照表; |贯彻,属此类型企业|
| 4.主要产品质量 |本条评分系数档次 |
|分等标准; |不得高于0.8 |
| 5.标准化工作已 | |
|指定专(可兼职)人 | |
|负责; | |
| 6.已制订了主要 | |
|产品采用国际标准 | |
|的规划及措施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分
--------------------|--------------------|--------------------|------
13.新产品开发坚| 1.近两年已开发 | 检查提供的资料 |25
持“质量第一”的方 |和将开发的新产品 |及产品开发规划项 |
针,所开发的产品积 |的市场调研、技术经 |目和年度的落实情 |
极瞄准国内、外现有 |济预测、可行性论证 |况;结合考虑被验企 |
的同类产品先进水 |等文件资料; |业的实际情况,调查 |
平,有明确的赶、超 | 2.围绕产品开发 |了解新产品开发已 |
目标 |所收集的国内外技 |经或将会取得的实 |
|术资料; |际效益。 |
| 3.开发的产品相 | |
|同内外同类产品与 | |
|对比的技术数据、质 | |
|量指标对照表 | |
14.新产品开发贯| 1.已经、正在或将| 检查提供的资料 |50
彻了部规定的程序; |要开发新产品贯彻 |及贯彻程序的实际 |
生产手段能适应开 |部规定的开发程序 |情况;追踪检查开发 |
发需要;开发程序的 |所具备的市场调研、 |新产品所需的设备、 |
各项资料齐全、完 |技术经济预测可行 |工艺工装、检测手段 |
整、正确、统一、清 |性认证、设计、试验、|和方法、原材料保障 |
晰;制订了严格的管 |鉴定等项资料; |等各生产要素能否 |
理制度和更改审批 | 2.新产品开发机 |保证开发需要;已形 |
手续 |构或归口部门的人 |成的技术文件是否 |
|员编制、职责分工等 |齐全、正确、完整、统|
|情况表; |一、清晰;是否严格 |
| 3.新产品开发管 |执行手续和制度;机 |
|理制度开发过程中 |构或归口部门能否 |
|履行更改审批手续 |满足新产品开发的 |
|的凭据资料 |需要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 满 分
----------------------|--------------------|------------------|----------
五、健全了产品生 | | |(360)
产过程质量保证体 | | |
系、运行正常效能显 | | |
著 | | |
15. | | | 60
(1)建立了从原材 | 1.质量检验制度;| 检查提供的资料;|(30)
料进厂到成品入库 | 2.主要产品生产 |抽查各检验岗位的 |
的各种检验制度:如 |过程的质量保证体 |工作现状;抽查生产|
原辅材、零配件、外 |系手册、图表; |现场和库存实物,对|
协外购零部件及成 | 3.质检人员的分 |照帐、卡、物相符状|
品等; |布岗位网络图及相 |况判断检验工作和 |
(2)各种检验制度 |关的定岗资料; |保管工作质量 |
均能认真、严格执行 | 4.各检验岗位的 | |
|检测记录凭据资料 | |
| 5.检测质量反馈 | |(30)
|单 | |
16.设备(工装)管| 1.设备、工装管理| 检查提供的资料;| 40
理制度齐全;设备符 |制度; |现场抽查设备保养、|
合工艺要求;工装齐 | 2.设备、工装周检|运转现状;调查了解|
全;设备完好率达 |(点检)卡; |工装数量与精度与 |
90%以上,关键设备 | 3.近两年大修计 |产品工艺要求是否 |
完好率达100% |划及完成情况; |相符及保管情况;调|
| 4.近两年主要设 |查了解设备管理的 |
|备、工装完成率合 |考核是否严格有效,|
|格; |设备管理机构职能 |
| 5.设备建档情况 |是否有效发挥;设备|
|或已建档的档案资 |完好率是否达标 |
|料; | |
| 6.设备管理的考 | |
|核办法及考核资料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 满 分
--------------------|--------------------|------------------|------------
17. | | | 60
(1)产品工艺文件| 1.工艺文件(包括| 检查提供的资料 |(30)
和作业标准齐全、工 |质量控制文件、工艺 |有其正确、统一、完|
艺质量能满足工艺 |规程、守则、作业指 |整性;查看现场执行|(30)
要求(质量特性值);|导书等)正确、统一、|工艺情况(工艺贯彻|
(2)工艺管理中健|完整; |率);调查工艺纪律|
全了工艺纪律及检 | 2.工艺纪律(有关|的检查考核落实情 |
查考核办法;考核正 |工艺管理的制度)检 |况及考核实例;如条|
常、严格 |查及考核的归口部 |件允许,检测工序质|
|门凭据; |量对工艺要求(质量|
| 3.近两年工艺纪 |特性值)的满足程度|
|律的检查考核记录 | |
18.主要产品明确| 1.设点的技术文 | 检查提供的资料;| 40
了关键工艺,并在各 |件(工艺文件、质量 |调查了解所设控制 |
关键工序建立了质 |特性分级表、作业指 |点与设点“三原则”|
量控制点,所设置质 |导书或工艺操作卡 |的符合程度;抽查部|
量控制点符合设点 |等); |分控制点现状;了解|
“三原则”;关键质量| 2.设点的分布图;|设“点”后工序质量|
特性值的加工工序; | 3.各个控制点设 |的受控或波动状况 |
下道工序有重大影 |置后的全部控制活 |及工序和质量改进 |
响的加工项目;质量 |动资料; |活动 |
问题反馈频率高的 | 4.工序管理制度;| |
薄弱环节(加工工 | 5.关键工序质量 | |
序);制订了控制点 |控制检查分析记录 | |
的管理制度,控制手 | | |
段及管理程序 |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 满 分
----------------------|--------------------|----------------------|----------
19.开展并不断加 | 1.销售服务机构 | 检查提供的资料; | 40
强产品的售后服务 |或归口部门专(兼) |调查机构及人员对 |
工作;明确了售后服 |职人员名单; |销售服务职能的满 |
务专(兼)职人员及 | 2.销售服务制度;|足和发挥情况;了解 |
归口管理机构;根据 | 3.用户资料(档 |“三包”的实行情况, |
产品特点、服务形式 |案)及销售服务资料 |测查用户信息处理 |
多样化;产品实行了 |(安装、维修等); |的及时率和处理率 |
“三包”;用户信息处 | 4.技术服务(培训| |
理标准化 |等)资料; | |
| 5.用户对产品的 | |
|评价及反馈资料和 | |
|对服务质量的评价 | |
|资料 | |
20.(1)计量已定| 1.计量定级资料;| 检查提供的资料, | 40
级; | 2.计量管理制度;|抽查制度的执行情 |(20)
(2)计量器具精度 | 3.检定书、周检 |况;查现场在用的标 |(20)
符合要求,能满足产 |卡、检定台帐; |准 器 完 好 率 |
品的测试需要;制订 | 4.计量器具台帐 |(100%)、量具周检|
并严格执行了计量 |资料 |合格率(95%),生 |
管理制度 | |产、工艺过程、能源、 |
| |产品质量主要参数, |
| |经营管理检测率 |
| |(90%) |
21.已建立产品质 | 1.产品质量档案 | 检查提供的资料; | 40
量档案原始记录且 |或各种原始记录资 |调查了解信息管理 |
资料齐全;制订了质 |料; |程序是否处于闭环 |
量信息管理制度并 | 2.近两年质量信 |状态;抽查信息的处 |
能有效地执行;质量 |息收集直至处理的 |理结果;了解质量信 |
信息的收集、传递、 |系列资料; |息管理归口机构和 |
反馈、分析、处理做 | 3.质量信息管理 |制度的执行情况 |
到程序清晰、完整及 |制度; | |
时 | 4.质量信息管理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 满 分
--------------------|--------------------|------------------|----------
|的归口管理机构、管 | |
|理网络及信息流程 | |
|图 | |
22.企业坚持文明| 1.文明生产的有 | 检查提供的资料;| 40
生产,厂容厂貌常年 |关制度或有关资料; |现场检查工厂的文 |
保持整洁卫生;生产 | 2.工位器具管理 |明生产情况;对比相|
区域产成品、在制品 |(制造、保管、维修、|应技术资料查工位 |
放置有序;制订并严 |使用等)制度; |器具的适用性、满足|
格执行了工位器具 | 3.安全生产制度 |程度及保养维护使 |
管理制度,现场工位 |(规章、规定、奖惩办|用状况;调查了解 |
器具摆放整齐、合 |法等); |“三废”有否控制或|
理;企业重视环保工 | 4.治理“三废”的|得到治理;残留尚未|
作,三废得到治理并 |各项资料(环保部门 |治理的“三废”点是|
能符合国家标准,工 |的检查或鉴定资料、 |否影响产品质量等 |
厂实现了安全、文 |治理三废的工作计 | |
明、均衡和稳定生产 |划或规划)及奖惩资 | |
|料 | |
| 5.月度、季度、年| |
|度生产计划及生产 | |
|月报表等资料 | |
六、能结合实际开 | | |(60)
展形式多样、广泛而 | | |
有实效的群众性质 | | |
量管理活动 |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23.制订了QC小| 1.QC小组管理制| 检查提供的资料, |20
组管理制度及开展 |度及奖惩办法; |抽查活动记录及活 |
QC小组活动的奖惩 | 2.历年QC小组 |动和成果的奖惩记 |
方法;QC小组活动 |台帐(登记、注册、成|录;抽查在验收年度 |
纳入了行政、工会、 |果、奖惩等);3.近|已注册QC小组的活 |
团组织的年度工作 |两年工厂质量工作 |动现状;座谈了解 |
计划;年度各QC小 |行政、工会、团组织 |QC小组成员的TQC|
组注册总人数达全 |年度工作计划 |知识和各自课题的 |
厂职工的20% | 4.近两年QC小 |情况 |
|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 |
|(注册表)和成果资 | |
|料、活动记录等 | |
24.QC小组课题| 1.在验收年度注 | 检查提供的资料; |30
能联系实际,有明确 |册的QC小组所在部 |检查成果的处理程 |
的活动目的,成果效 |门(车间)的工作计 |序及管理、工作标 |
益明显;成果率达注 |划或年度方针目标; |准,技术资料;调查 |
册数的50%;历年取| 2.上年度已取得 |了解QC小组活动的 |
得的成果均能给予 |QC成果效益统计及 |组织及组织的有效 |
奖励;有专(兼)职 |相关凭据(技术资 |性、严密性 |
人员管理、指导和督 |料、财务资料、检测 | |
促QC小组活动 |资料等); | |
| 3.奖励记录;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 4.QC小组归口管| |
|理的机构及人员及 | |
|其在QC小组活动中 | |
|发挥作用的凭证(检 | |
|查、指导活动的记 | |
|录)等 | |
25.开展了多种形| 1.各种形式的群 | 检查提供的资料,| 10
式的群众性质量管 |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调查了解企业是否 |
理活动;QC小组活 |(技术练兵操作表演 |将开展群众性的质 |
动已成为班组建设 |或比赛,质量管理知 |量管理活动同提高 |
的内容之一 |识竞赛等)资料或记 |职工的主人翁责任 |
|录; 2.信得过班 |感和企业凝聚力结 |
|组、先进班组(或上 |合起来 |
|等级班组等)评比及 | |
|认定资料(奖状); | |
| 3.合理化建议、 | |
|“五小”(小改小革 | |
|等)活动等台帐及相 | |
|关资料 | |
七、具有否决效能 | | |(60)
的质量考核(质量职 | | |
能、工作和生产质量 | | |
考核)在经济责任制 | | |
中占主要比重;考核 | | |
正常化 | | |
------------------------------------------------------------------------
续表
------------------------------------------------------------------------
验收项目和内容 | 提 供 资 料 | 检查评分方法 |满 分
--------------------|------------------|--------------------|--------
26. | | | 45
(1)经济责任制中| | |
质量考核(质量管理 | 1.工厂经济责任| 检查提供的资料; |(10)
和质量指标)内容明 |制实施办法; |调查了解质量考核 |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